-
邯郸宋尧村蔬菜产业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埝头乡,一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的产业变革正悄然改变宋尧村的面貌。通过引进现代化蔬菜产业园项目,驻村工作组推动土地流转、就业增收与基础设施升级同步发力,探索出一条“产业造血+志智双扶”的精准脱贫路径,昔日的贫困村如今焕发出蓬勃生机。 一、精准识别构建扶贫数据库 面对全村1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复杂情况,驻村工作组创新采用三色分类管理法:橙色标识122户一般贫困户,绿色对应28户低保户,黄色标记6户五保户。这套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贫困人口属性、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的动态跟踪,为后续施策奠定数据基础。 二、志智双扶激发内生动力 针对部分村民存在的“等靠要”思想,工作组设计了一套量化评价体系。通过考核庭院经济种植、技能培训参与度等12项指标,每季度评选“致富先锋”,累计发放生产物资奖励23批次。这种“以奖代补”模式带动47户家庭主动发展特色种植,村民人均参与公益劳动时长提升300%。 三、产业导入形成可持续链条 2021年落地的150亩蔬菜产业园采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与企业投资。项目建成42栋新型日光温室,种植的番茄、黄瓜等品种通过绿色认证,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土地流转户年均增收4000元,园区吸纳63名村民就业,辅助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周边112户菜农。 四、配套升级改善发展环境 驻村期间,工作组协调交通部门完成村内主干道硬化工程,实现自然村全部通沥青路;新建的76盏光伏路灯覆盖主要巷道,夜间交通事故率归零。教育设施方面,修缮后的村小学新增多媒体教室和标准化操场,适龄儿童辍学率持续保持为零。 五、多元业态拓宽增收渠道 除主导产业外,工作组引入的手工编织项目形成“企业派单—村民加工—统一回收”链条,留守妇女月均增收1600元。同步开发的30亩林下经济示范区,种植赤松茸等特色作物,亩效益达传统作物5倍以上。2022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帮扶前增长217%。 如今的宋尧村,标准化大棚与光伏路灯交相辉映,扶贫车间里缝纫机声不绝于耳。这种“特色产业引领、多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为冀南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2025-08-29
-
广平钢诺公司建成国内首条钢球智能生产线
近日,邯郸市广平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国内首条钢球自动化生产线正式投产。该生产线由钢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建设,集成机器人操作、余热回收等先进技术,标志着我国耐磨材料制造领域智能化转型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钢诺公司建设的自动化生产线采用工业机器人集群协作模式,实现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生产线通过智能温控系统将锻造余热回收用于热处理环节,能耗降低30%以上。经测试,产品圆度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达到国际标准。 二、标准体系引领行业发展 作为专业从事耐磨钢球研发的企业,钢诺公司已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技术规范。其主导的《矿山用耐磨钢球》标准被采纳为省级地方标准,覆盖硬度、冲击韧性等18项关键技术指标。企业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涉及材料配方、热处理工艺等领域,其中两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智能制造提升市场竞争力 该生产线年产能达15万吨,可满足大型矿山、水泥企业的研磨介质需求。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智能化改造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8%,交付周期缩短60%。目前企业产品已出口至东南亚、非洲等20余个矿产资源富集地区。 四、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广平县经济开发区依托钢诺公司等龙头企业,正形成从特种钢材冶炼到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当地政府规划建设占地500亩的耐磨材料产业园,预计可带动上下游十余家企业协同发展。此次自动化生产线的投用,为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2025-08-29
-
广平力尔打造全国最大特种铝合金生产基地
邯郸广平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重大产业项目,力尔公司投资建设的特种铝合金生产基地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该项目采用国际领先技术,投产后将显著提升区域高端制造业水平,并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一、项目定位与规模 广平县力尔特种铝合金生产基地规划年产能30万吨,主要面向交通运输领域提供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项目总投资规模达28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同类型项目中产能最大、技术集成度最高的生产集群。 二、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生产基地引进德国西马克集团等国际设备供应商的尖端生产线,涵盖熔铸、热轧、冷轧全工艺流程。产品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性,可替代传统钢材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技术指标达到航空级铝合金标准。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专业机构测算,项目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近8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形成超百亿规模的产业集群。项目直接就业岗位约3000个,间接拉动配套服务业岗位5000余个,将显著提升广平县工业产值在邯郸市的占比。 四、区域发展战略意义 该基地被列入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其建设契合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广平县依托该项目规划配套产业园,已吸引7家配套企业签约入驻,未来将形成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配套建设环保处理中心,采用废气余热回收、废水循环利用等绿色工艺,单位产品能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广平县同步推进光伏发电项目,为生产基地提供部分清洁能源。 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厂房钢结构施工,核心设备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广平县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在行政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提供全程保障服务。
2025-08-29
-
冀南新区引进纳米涂层与硅钢研发基地项目
近日,冀南新区通过招商引资成功促成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由多家企业联合投资的金属板带纳米涂层及取向硅钢生产研发基地正式签约。该项目将填补国内高端镀层材料技术空白,进一步推动邯郸市新材料产业链升级。 一、项目定位与战略意义 该基地聚焦高端金属材料研发与生产,主要涵盖纳米级镍镀层电镀镍板带和取向硅钢两大核心产品。取向硅钢作为电力工业关键材料,广泛应用于变压器制造,而纳米涂层技术可显著提升金属板带的耐腐蚀性与导电性能。项目的实施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助力京津冀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二、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 合作方整合了冶金设备研发、钢铁生产与实业开发等多领域资源。其中,纳米涂层技术通过分子级镀层工艺实现金属表面性能优化,相关成果已通过国家级实验室验证。取向硅钢生产线将采用低损耗轧制工艺,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冀南新区依托现有钢铁产业基础,可形成从原材料到精加工的全链条配套。 三、产能规划与市场前景 基地设计年产能60万吨,分两期建设。首期工程投产后可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池组件、特高压变压器等领域的特种材料需求。行业分析显示,国内高端镀层板带年进口量超百万吨,项目量产将显著降低下游产业采购成本。邯郸市已规划配套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 四、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该项目预计创造超千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物流、技术服务等关联产业发展。冀南新区作为省级战略发展平台,近年来已落地多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强化其在华北地区新材料产业中的枢纽地位。相关部门表示,将优化审批流程与基础设施配套,确保项目按期投产。
2025-08-29
-
邯郸环球美乐城启幕 打造城市商业新地标
邯郸市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城市商业升级的重要成果——邯郸环球美乐城于2024年正式开业运营。作为邯郸市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该项目整合多元业态,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旨在为当地居民及周边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高品质消费体验,进一步激活区域经济活力。 一、项目定位与规模 邯郸环球美乐城坐落于邯郸市核心商圈,依托省级重点项目环球中心的区位优势,总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涵盖地下负一层至地上五层空间。项目以“全场景消费”为核心理念,通过融合零售、餐饮、娱乐、文化等板块,填补了邯郸市大型综合商业体的空白。 二、业态布局与特色亮点 1. 国际零售与潮流聚集:项目引入多个一线奢侈品牌及轻奢潮流品牌,覆盖服装、美妆、数码等领域,满足不同消费层级需求。 2. 全球美食体验:世界美食城汇聚亚洲、欧洲等多国餐饮品牌,包括米其林推荐餐厅及本土老字号,打造差异化餐饮矩阵。 3. 文娱休闲创新:奥地利标准真冰场、IMAX影院及室内嘉年华构成家庭娱乐核心;邓丽君艺术中心则通过沉浸式展览弘扬经典文化。 4. 健康生活配套:高端健身中心配备智能器械与专业课程,呼应现代都市人群的健康消费趋势。 三、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为邯郸市2024年重点商业项目,美乐城预计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直接创造就业岗位逾3000个。其运营将带动周边交通、物流、旅游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助推邯郸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四、未来发展规划 项目运营方表示,后续将结合节假日与城市文化活动,推出主题营销与会员服务,持续优化业态组合。此外,计划联动邯郸市文旅资源,开发“商业+旅游”定制路线,强化区域辐射能力。
2025-08-29
-
邯郸学院校企对接会助力区域产教融合发展
邯郸学院近日举办校企对接洽谈会,通过签订多项合作协议深化产教融合,为地方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活动聚焦技术转化、人才共育、文旅创新等领域,搭建起高校与企业资源互通的高效平台,进一步强化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一、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邯郸学院联合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共性技术难题。校方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环节,近三年已累计开发产学研合作课程二十余门,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 二、构建人才双向输送通道 洽谈会现场设立"订单式培养"专区,六家知名企业现场发布人才定制计划,涵盖智能建造、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方向。校方同步启动"双导师制",由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训,首批共建的五个现代产业学院已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三、拓展文旅产学研新空间 依托邯郸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校地双方联合启动赵文化数字化保护项目。旅游管理专业与景区运营方共建实景教学基地,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相关成果将应用于太行山红色旅游线路升级工程。 四、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活动现场设置产教融合成果展区,集中展示师生团队研发的十二项可产业化技术方案。创业孵化中心推出"校企双创加速计划",遴选优质项目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全链条支持,已有三个学生创业团队获得企业千万元级投资。 此次对接会标志着邯郸学院在应用型高校转型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建立校企定期会商机制,校方将持续优化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加强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合作深度,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2025-08-29
-
永年洺河渡槽主体竣工助力南水北调中线通水
近日,邯郸市永年区洺河渡槽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完成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这一南水北调中线关键性控制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作为国家级水资源调配重点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不仅为区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还将显著提升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对优化华北平原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况与技术亮点 洺河渡槽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跨越洺河的大型交叉建筑物,采用16跨简支梁结构设计,单跨跨度达40米,整体长度930米。工程创新性融合渡槽、节制闸、退水闸等五大功能模块,其中槽身净宽7米的设计可满足每秒120立方米的输水需求。施工中应用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浇筑工艺,有效解决了大跨度结构抗渗抗震的技术难题。 二、生态保护与协同发展 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避让、修复、补偿"的生态原则,通过优化桩基施工方案减少对洺河湿地的影响。配套建设的生态涵养区已栽植本土树种超万株,形成约20公顷的绿色缓冲带。该项目的建成使邯郸市与邢台市之间的水资源调配效率提升35%,为冀南地区工农业用水提供了双重保障。 三、质量管控与创新实践 建设团队采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毫米级精度控制,开创性运用BIM技术完成全生命周期建模。质量监督数据显示,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合格率达100%,焊缝探伤一次性合格率超过98%。工程同步建设的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位移、渗压等12类运行参数。 四、综合效益与区域影响 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的重要节点,洺河渡槽贯通后每年可向北京、天津增供3.5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其退水闸设计有效保障了汛期洺河行洪安全,排冰闸装置能应对北方地区冬季输水挑战。工程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万余亩,预计可使永年区农业产值年增长约8%。 目前,工程已进入机电设备联调联试阶段,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正在开展72小时不间断压力测试。项目建成后将与上游的漳河渡槽、下游的沙河渡槽共同构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黄金输水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支撑。
2025-08-28
-
邯郸8家企业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试点
邯郸市近期在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8家本地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试点单位,标志着当地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迈上新台阶。这些企业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展现了邯郸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质量发展潜力。 一、试点工作背景与意义 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标准试点旨在推动企业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创新成果转化效率。邯郸此次入选的8家企业将获得政策支持与专业指导,通过标准化建设强化核心竞争力,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案例。 二、入选企业行业分布特征 邯郸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典范,通过专利布局推动纺织装备智能化;邯郸摩罗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凸显生物医药领域研发实力;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等装备制造企业则体现军工技术与民用市场的协同创新。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等新材料企业展示了邯郸在高端材料领域的突破。 三、知识产权建设具体举措 部分入选企业已建立专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行业平均水平。例如,某企业近三年累计申请专利200余项,主导制定多项行业标准;另一企业通过商标国际注册实现品牌出海。这些实践为试点工作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 四、政策支持与区域协同效应 邯郸市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搭建产学研平台等措施助力企业创新。此次试点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形成“研发-保护-转化”的良性生态。当地高新技术园区已规划建设知识产权服务综合体,为试点单位提供全链条支持。 五、未来发展方向 试点企业将重点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专利布局,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型运营模式。邯郸计划以这批企业为标杆,三年内带动超50家规上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贯标认证,进一步巩固京津冀协同创新节点城市地位。
2025-08-27
-
邯郸市创新平台建设助力万人发明专利量突破
邯郸市近年来通过强化招商引资与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科技园区建设、知识产权培育及双创载体优化等多领域协同发力下,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2件,标志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取得阶段性进展。 一、政策扶持激发专利申报活力 邯郸市修订专利专项资金资助办法,提高申报补助标准,有效调动企业及科研机构创新积极性。数据显示,全市累计申报专利超9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近三分之一。政策红利释放推动技术成果加速转化,为产业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二、三级科技园区体系构建创新高地 以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邯郸市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发展格局。大名、广平、肥乡三地园区成功晋级省级序列,全市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增至15家,市级园区覆盖20个重点区域。这一布局促进农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三、双创载体引入高端运营模式 通过对接北京、苏州等地专业孵化机构,邯郸高新技术展馆实现托管运营升级。首批入选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试点市后,获专项资助465万元,用于支持青年创业项目孵化。市场化运作模式显著提升载体服务效能,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超百家。 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速 邯郸市将专利指标纳入区域创新考核体系,重点培育高价值专利集群。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一批核心技术专利,推动万人发明专利量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同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侵权案件查处效率提升40%以上。 五、产学研协同释放创新动能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促成校企合作项目50余项。通过“揭榜挂帅”机制攻关产业关键技术,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12项。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为邯郸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025-08-27
-
邯郸市以商标兴企行动助推产业集群品牌升级
在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邯郸市通过强化商标培育战略,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近日,当地一家车辆制造企业成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证,成为邯郸市品牌建设的重要成果。邯郸市相关部门通过简化流程、精准帮扶等措施,推动企业实现品牌价值跃升,同时围绕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高知名度商标矩阵,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政策护航破解商标申报难题 针对部分企业因申报流程复杂而延迟品牌认证的情况,邯郸市相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提供从材料准备到审查沟通的全流程服务。以车辆制造领域为例,通过简化手续、缩短审批周期,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快速完成驰名商标认证,有效解决了企业长期以来的顾虑。此举不仅提升了企业品牌保护意识,也为同类企业树立了标杆。 二、地理标志商标激活特色产业潜力 邯郸市对辖区内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展系统梳理,建立分级培育机制。目前,“鸡泽辣椒”“武安小米”等8件地理标志商标已成功注册,带动相关产业从低端价格竞争转向品质化发展。相关部门通过技术指导、标准制定等配套措施,推动地理标志产品溢价能力提升,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现代化转型。 三、梯队培育构建品牌生态体系 围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集群,邯郸市实施品牌培育分层策略:对初创企业强化商标注册指导,对成长型企业重点培育省级著名商标,对龙头企业支持争创驰名商标。通过建立动态管理库,已形成200余家企业的品牌培育梯队,计划未来三年新增高知名度商标30件以上,推动单个企业优势转化为行业整体竞争力。 四、维权联动强化品牌保护屏障 为应对商标侵权现象,邯郸市建立跨部门协同保护机制,指导企业通过驰名商标认定扩大法律保护范围。2023年至今,已处理商标侵权案件40余起,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同时开展专项普法培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能力,形成“注册—运用—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品牌集群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邯郸市将商标战略与招商引资深度融合,重点引进新能源汽车、现代物流等领域的品牌企业。通过政策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目前已有5个产业园区形成品牌协同效应,相关产业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5%。未来还将设立品牌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进一步提升“邯郸制造”的市场话语权。
2025-08-27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